【華東】漫步近代第一陵。南京中山陵景區

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是孫中山先生移靈的地方(將在北京的遺體移送到南京)。

中山陵整體平面呈吊鐘形,與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的政治意涵相合,整個陵園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勢將牌坊、陵門、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築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緩坡上。南面入口處的石牌坊和緩長的墓道看起來像吊鐘的懸索,而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陵門、碑亭、石階、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築,與四周的圍牆形成了大鐘的本體。最高處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築,與牌坊距離700米,祭堂後的墓室則為大鐘的鐘鈕。

陵墓主體建築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採用大屋頂造型,並同時加入西方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技術,選用藍色琉璃瓦、花崗石牆面表現出沉靜的氣度,被認為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融合中西的經典作品。

整個陵區的面積非常大,足足有83,600平方米,如果想走遍整個陵園的話,至少要花上大半日時間。

_dsc4130

陵區可以分為三大部份,包括:中山陵、靈谷景區和明孝陵東,想自由穿梭這三個區域可以乘坐觀光小火車,每位每程RMB$3。

_dsc4133

下小火車後,就會見到這塊刻有「鐘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的石碑,這就是中山陵的入口。

_dsc4141

上去中山陵之前,會經過一條寬闊的林蔭大道,是一個不錯的散步地點。

設計師最初將牌坊設置在陵門前,但後來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在陵門前設一條墓道,以增添陵墓的氣勢,於是將牌坊移到了墓道最南端,而這條林蔭大道就是「墓道」。

_dsc4150

中山陵陵門寫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鎏金大字,一看就知道準備正式進入中山陵!(「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孫中山將「天下為公」借用為對「民權主義」的解釋,說明政權為廣大平民所共有。)

陵門是中山陵的正門,處於中山陵中軸線正中。陵門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寬27米,高16.5米,進深8.8米,屋身為由福建花崗石砌成的三間無梁殿式樣,在斗拱、樑、枋等處都有雕刻精美的花紋。

_dsc4151

碑亭在陵門後的第二層平台上,建築結構為仿中國古代木結構,用花崗石建造,重檐歇山頂,上覆藍色琉璃瓦。墓碑正面豎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國國民黨葬 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_dsc4152 要進入祭堂及墓室,先要爬上象徵當時3億多中國人民的392級台階。台階全部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其中從碑亭到祭堂前平台的石階共290級,分成8段,各段之間設置一個平台。這些平台既為祭奠活動提供了空間,又賦予這條石階路以節奏的變化,使人在登臨的過程中不至於感覺枯燥。

_dsc4155

原本還有點擔心兩老沒辦法上去,沒想到三人就在嘻嘻哈哈的玩樂中行上去了。

_dsc4162

一邊爬樓梯,一邊吃著早上在市場買來的地道米通,立即充滿力量!

_dsc4165

快到陵寢了,先來一張合照。

_dsc4168

千辛萬苦走到上來,當然要放眼看看四周環境,眼前盡是樹林,非常清幽。

台階與平台交錯的設計還形成了頗有特色的視覺效果:向上仰視只見台階,不見平台;向下俯視則只見平台,不見台階。

_dsc4170

這裡就是孫中山先生的祭堂及墓室。

三座拱門分別安裝鏤空梅花格圖案的紫銅門一對,門楣上方的額枋上從東到西分別為張靜江書寫的「民族」、「民權」、「民生」六個篆書金字,代表孫中山創立的三民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正中的拱門略大,上下重檐之間嵌有直額,上刻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個金字。

由於不好意思在內拍照,所以我只在外面拍了一張全景,門外的中間位置設有獻花台,大家可以在旁邊的小店買一束鮮花向孫中山先生致以敬意。

Stella

旅遊作家兼《文。旅》雜誌總編輯,以旅遊及文字為工作,遊走世界不同角落。著有《只花$2.3萬 平遊歐洲86日》一書,並於AM730、Like Magazine、Metro等報章雜誌撰寫旅遊專欄,香港電台《晨光第一線》旅遊環節嘉賓主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