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于一蘭首個香港個人展覽。相擁的文化

CHAT六廠每季都會更新項目,而今年夏季,CHAT六廠為來賓呈獻了馬來西亞沙巴、在國際上享負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于一蘭(Yee I-Yann)的首個香港個人展覽:「于一蘭:直到我們再次相擁」。她在作品中呈現了東南亞群島殖民史下的女性議題,也表達了群島「無國子民」的複雜文化身份認同和傳統,與香港的歷史有著意外的共鳴。十分歡迎大家在週末前往觀賞。

新媒體藝術

這次展覽的主要媒介是紡織,但也展出了于一蘭其他媒介的藝術品。她勇於做出新嘗試,巧妙地利用攝影技術,呈現嶄新的藝術目光。

她質疑影像的本質,相信當中隱藏著權力的結構,比如社會中根深柢固的等級制度、性別不平等等霸權。因此,她一直嘗試從多角度解讀歷史的不同面貌。在《透過玫瑰色濾鏡》中,于一蘭在三幅牆壁上擺滿了照片,照片均是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百佳影社中拍攝。百佳影社由一對華僑夫婦成立,至今依然在同一條街道上經營。

為了完成這件作品,于一蘭與百佳影社合作,在1977年至1982年間的底片檔案庫中挑選照片,然後再進行索引編輯,弄成百科全書般的格式。儘管相片中使用了一模一樣的佈景和道具,但依然成功展現了馬來西亞的種族多樣性及個體獨特性,更形成了一股集體記憶。

女性敘事

于一蘭曾在吉隆坡居留多年,回到亞庇後,她決定要尋找連繫原居社群的方式,與奧瑪多海洋社群和根地咬內陸社群的織匠合作。《織墊/桌子》(Tikar/Meja)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生的作品,是于一蘭首件與居住在蘇祿海周邊的奧瑪多島的女性織匠合作製成的作品。

Tikar在馬來西亞語即為墊子,在當地文化有著足舉輕重的地位,是當地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好比中國文化中的飯桌,是人們聚會放鬆的地方,擔當著飯桌、睡床、公共聚會等多重角色。在這個作品中,于一蘭放任女織匠自由發揮,創作出不同款式的桌子。她利用桌子和書桌的圖案象徵父權統治,而墊子則暗喻女性在背後的重要地位。

粵語歌詞織墊

于一蘭也十分擅於揉合他地文化,創作出魅力多元的作品。織墊在她手上經過轉換後,搖身一變成了一張「紙」。展廳擺放了兩張「歌詞織墊」,而其中一張《對你愛愛愛不完》是CHAT六廠委托的作品,織上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輝煌金曲歌詞。于一蘭透過這兩幅作品,呈現了流行文化的跨界限,以及殖民、移民和全球化的威力。

據于一蘭和織匠分享,她們之前從未接觸過繁體中文,更遑論把中文字織入墊子。雖然過程十分困難,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趣味。若是沒有介紹,實在很難看得出來那一行行歌詞是由非母語者製成。

共享墊堂

CHAT六廠更邀請了不少本地藝術文化團體和藝術家進行公開表演,由9月4日至10月16日,在于一蘭的作品《表情符號織墊》(Tikar Emoji)上唱歌、跳舞、演奏、分享故事,乃至舉辦工作坊。有關表演詳情可瀏覽:https://www.mill6chat.org/zh-hant/event/%e5%85%b1%e4%ba%ab%e5%a2%8a%e5%a0%82/

 

展覽資料
開放日期:即日至2021年11月7日(逢星期二休息)
開放時間:11:00-19:00
地點:香港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CHAT六廠
費用:全免

圖:Stella
文:Jessic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